武汉市中法新城外国语学校

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精英教育的典范学校

personalized, modern and international model school of elite edu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研拾萃 > 研修拾得

研修拾得

时刻对自己“三问”

来源:admin 浏览量:144 发布时间:2018-11-26

       想记录发生在本周课堂上一件有意思的小事情。当时我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眼睛环顾四周,发现一位调皮的小男生正在吃糖。估计是怕自己的言行被同学发现后举报,被老师发现后批评。于是,他迅速地将糖纸拆开,“唰”地一下把糖塞进嘴巴里,动作十分敏捷。下课后,我请他到办公室,给了他一颗糖,并对他说:“以后想吃糖了,可以来办公室找袁老师,我请你吃一颗糖。但是在教室里不能吃零食,更不能在课堂上吃,我们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平时一贯调皮的他,低下了头,想说点什么,但迟迟不开口。为了缓解尴尬的局面,我便问他:“你刚刚在来办公室的路上,心情如何?”他答到:“紧张,还有点害怕。”我说:“紧张是因为你吃糖?害怕是担心老师批评你?”他连忙不停地点头,表示我懂他。接着我又追问道:“那老师现在不但没有批评你,还请你吃糖,心情又如何呢?”小男孩红着眼眶说道:“袁老师,我不应该上课吃糖,对不起!”
       面对孩子们的错误,不要用怒气发泄代替教育,冷静是理智处理问题的前提,智慧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也是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过程。

      学校的办公室,就像超市、集贸市场一样,家长们来来往往,家长们咨询的都是关于自家孩子在学校比较零碎的事,有的是上课不够专注,有的是作业不够认真,还有的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家长认真地听老师说,有时候孩子低着头,陪站在一旁。有时候,性子急躁的家长会在听到老师反应的情况后马上狠狠地教育孩子:“以后再不认真,我就不接你回家。你在学校给我听话,听见没有?”有时老师会安慰家长,有时老师站在一旁看着家长训斥孩子。这样的场面我看后心里不舒服,也难受。家长重视孩子、注重教育,积极配合老师,批评孩子是在向老师表态度、表决心,也是在证明自己对孩子不溺爱、不偏袒。但是,又有谁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想过他们的内心?这样的场景给孩子带来的是无措和尴尬,这样的局面会给孩子带来畏惧、惶恐。这难道就是家校沟通的初衷吗?
       在我看来,老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各方面情况很好,但是沟通的方式很多,不一定非要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在沟通孩子的问题时,可以先从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入手,再循序渐进地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一起交流、探讨、心平气和找对策,想办法,在与孩子沟通时,提出希望和要求,孩子的坏习惯不是靠吼、凶、骂就能改过来,也许有人会说,就是要孩子难受,他才会长记性。我想说,很多时候,不是只有惩罚、责骂才能让他们印象深刻,更不是骂得越狠,孩子才越听你的话,好的习惯还是要靠日常生活里细水长流的督促和日积月累的教育来培养的。
       老师的性格能影响学生情绪,折射出班级问题。在办公室里,脾气暴躁、易怒的老师所带的班,课间出问题的学生也多,麻烦多;冷静、聪慧的老师都在不经意之间解决好了各种问题,在悄无声息中做好了德育工作。不是只有罚站、罚抄、写检讨这样的方式能起到惩戒的作用。我常常对自己进行“三问”——这件事情我真的处理得当吗?学生真的能从中改正并获得成长吗?我还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吗?
       无论是与学生沟通,还是与家长沟通,都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给学生一粒粒种子,然后把它们交给岁月,我们终将看到万涓成水,幼苗成林。